额颅
同额。详该条。
同额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桐叶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本高。安徽下山坦人。精于外科及针灸,善疗痈疽,尝治走马疳、颈疽、喉痈等证,不数日即愈,因而名闻当地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蚕退纸,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明·张介宾约撰于1624年。共收医论45篇,专就金、元诸家论医的偏执处“辨论之,以正其失”,故题曰“质疑录”。全书重点论述多种病证的治则,进一步发挥了温补学说,对作者本人早年著作中立言未当之
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。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阴虚者,阳必凑之,故阳蒸阴分则血热,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。”治宜清火补阴,用当归六黄汤。参见阴虚盗汗条。
望诊内容之一。形指形体,包括肌肉、骨骼、皮肤等;态是动态,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。从望形态可知病者的体质、发育及营养状况,并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、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耳聋之卒然发者。即暴聋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