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香蟾丸

香蟾丸

①《幼科发挥》卷三方。木香人参黄芪当归桔梗三棱莪术鳖甲绿矾枳实使君子、川楝根皮、诃子干蟾各七钱五分,黄连一两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绿豆大,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腹中有癖寒热似疟者。②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引张氏方。蝦蟆(酥炙黄色)、黄连、芜荑芦荟等分。为末,猪胆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米饮送下,日二至三次。治小儿疳虫积滞,腹大疼痛,消瘦泻痢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红痧,皮肤隐隐红点,如疹相似,痧在肌表,感受虽浅,热酒热汤,亦不可犯。外用焠刮。”用荆芥汤等。参见痧条。

  • 破血

    使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,达到祛瘀的目的。如大黄、桃仁、红花、水蛭、虫等。

  • 水中捞月

    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幼科铁镜》。操作方法有二种:①在儿掌心滴冷水,旋推旋吹冷气,如运八卦相似(见《幼科铁镜》卷一)。②左手大指屈几中指,用冷水滴在劳宫,用右手扇几下,再滴冷水于总经,以冷气吹之,又用中指

  • 痒疥疾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周礼》。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。

  • 萝卜缨

    见清·叶小峰《本草再新》。为莱菔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足小指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小便数,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指头……。”后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手足小指穴。位于手、足小指(趾)尖端处。近世以在手者称小指尖,在足者称足小趾尖。主治食注,消渴,小便频

  • 旋螺翳

    病名。出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旋螺突起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肛肿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又名翻肛。即肛门红肿翻出。多因小儿积热太盛,下移大肠,流注肛门,或因大便困难,便时努力攻胀,致使肛门红肿翻出。治宜清热通便。用调胃承气汤加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。外

  • 肝气犯胃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三方。乌药汁七匙,枳壳汁、木香汁各五匙,白芍药汁二十匙,灶心土一钱,炒砂仁三分。将后二味煎汤,冲诸汁服。治食痹,胃痛上支两胁,里急,饮食不下,膈咽不通,食入即痛,吐出乃止。

  • 出《素问·刺热篇》等篇。指脊柱骨的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