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情郁证之一。《类证治裁·郁症》:“悲郁脏躁欲泣,甘麦大枣汤。”参见悲、七情郁症、内郁及脏躁等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出《补缺肘后方》。为天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华佗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松塔,详该条。
即上骱手法。是应用手的技巧,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。详见上骱手法条。
证名。指肌表有发热感觉。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卷中。有虚实之分。实证多为外邪侵袭,阳明经脉受病。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“阳明经病,为身热,目疼,鼻干,不眠,脉洪而长,以阳明主肌肉,其脉挟鼻络于目,故为此证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托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:“惊胎者,见怀妊月将满,或将产,其胎神识已具,外有劳伤损动,而胎在内损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