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汗多如灌水之状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肺脉……其耎而散者,当病灌汗。”《类经》卷六:“汗出如水,故云灌汗。”《脉经》“灌汗”作“漏汗”。参见漏汗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横翳内障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牙痛之因于虚火上炎者。素体阴虚,或房劳伤肾,肝肾两亏,虚火上炎,致齿牙浮动。症见牙齿隐痛,唇红赤,腰膝酸软无力,脉细数。治宜滋养肝肾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、大补阴丸、左归饮等加减。参见牙痛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庵摩勒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总经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正对中指处。能清心火,退心经热病。治口内生疮,遍身潮热,夜间啼哭,四肢抽掣,惊风等症。《小儿按摩经·六筋》:“诸惊风,掐总筋可治。”
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末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字及之。东平(今山东东平)人。弃儒从医。擅长治疗小儿疾病,尤其精于痘疹,与钱乙齐名。1093年(元祐八年)他采摭经效秘方,详明证候,撰成《小儿斑疹备急方论》1卷
乘,侵袭。乘脏指病变发展至五脏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诸阴迟涩为乘脏也。”成无己注:“脏,阴也。阴脉见者,为乘脏也。”
病证名。①胀病之一。一名胀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仁斋直指方·胀证》:“七情郁结,气道壅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身体肿大,四肢瘦削,是为气胀。”气虚、气热、气寒亦可致气胀。《医碥·肿胀》:“因于气
【生卒】:约1589~1668【介绍】:明末清初医家。字卿子。祖籍江西,迁居杭州。年轻时体弱多病,医治无效,于是查阅古今医书,钻研医术,不仅治愈己病,且行医当地,很有名声,四方求治者很多,以致后人称他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太阳膀胱经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