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疾患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干癣但有匡郭,皮枯索痒,搔之白屑出是也。”为风湿毒邪客于肌肤而成。患处皮损境界清楚、肥厚、干燥、裂口、瘙痒、搔之则有白屑脱落。治疗外搽黄连
书名。一名《郑氏瘄略》。本书系将《麻科活人全书》改名刊行。全书内容相同,惟将“麻”字均改为“瘄”字。参见麻科活人全书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,兼懂医术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陈念祖编撰(初撰时曾托名叶桂,后收回用其本名)。刊于1820年。作者的临床医学宗法张仲景,兼采后世诸家。编撰此书是“就世俗之共奉者,采其名言,录其方治”而成,故以“从众录”为书名。本书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藏医学著作。清·蒙古族医家罗桑却佩著。全书121章。首先叙述风胆痰(即隆赤巴培根)三种因素的生理及病理。次述脉诊及尿诊,随后较详细地逐病叙述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、病理、症状、治疗。末叙药物、方剂、剂型以
见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柏子仁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即中消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。为干苔之别名,详干苔条。
证名。见《外科理例》卷一。又名内陷。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。参见三陷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