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芪六一汤

黄芪六一汤

①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黄芪(蜜炙)六两,炙甘草一两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加大枣一枚,水煎服。治诸虚不足,肢体劳倦,心中烦悸,唇口干渴,食少面黄,或先渴而欲发疮疖,或病痈疽而后渴者。②《外科正宗》卷三方。黄芪(半生,半蜜水炒)六钱,甘草(半生,半炙)一钱五分,人参一钱。水煎,食远服。治流注溃后,脓水出多,口干作渴,烦躁不宁。③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黄芪六钱,甘草一两。水煎服。治肺虚自汗

猜你喜欢

  • 口问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所论诸病,既非风寒之外感,又非情志之内伤,古书没有记载,口授相传,故名。篇内讨论了十二种病证之发病机制、证状及针刺方法,即:欠、哕、唏、振寒、噫、嚏、亸、泣出、太息、涎下、耳鸣、自

  • 乳食积滞

    病证名。指婴幼儿伤乳、伤食而致的胃肠病。多因脾胃虚寒,乳食不化,久而成积所致。单纯饮乳积滞者,参见乳积条。乳食俱伤积滞者,称宿食不消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宿食不消者,脾胃冷故也,小儿乳哺饮食

  • 地茄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下消

    病证名。①见《丹溪心法·消渴》。又称肾消、消肾。《医学纲目》卷二十一:“下消者,经谓之肾消。肾消者,饮一溲二,其溲如膏油。”本症多因肾衰不摄所致。主要症候为小便特多,或如膏油,或甜,口渴多饮,面黑耳焦

  • 助阳活血汤

    见《东垣试效方》卷五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
  • 虚哑喉

    病名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虚哑喉,喉间不肿,两边关内少有红点,声哑不明,牙关不开,此症乃内外风火,因喜食酸之物,肺气不清故也。”治宜以养阴清肺汤、六味汤等加减。

  • 裴頠

    【生卒】:267~300【介绍】:晋代哲学家,兼明医术。字逸民。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。反对玄学清谈,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,主张革新。

  • 熛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训疽。指发于指端和手心、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。证治见瘭疽条。

  • 强肝汤(丸)一号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72.1。黄芪、丹参15~30克,当归、白芍药、郁金、党参、黄精、泽泻、生地黄、山药、山楂、神曲、茵陈各9~15克,秦艽6~9克,板蓝根9~12克,甘草6~12克。水煎服

  • 一合

    合,指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一合是指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相合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