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蒙筌》。即小麦麸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墨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江苏省中医学校《针灸学》。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.1寸处。主治小儿惊风,晕厥,脏躁等。浅刺0.1~0.2寸;或点刺出血。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,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。
病名。见清·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。指妊娠期乳自出。即乳泣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营实,详该条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川椒(去目,微炒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米饮送下。治目昏多泪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多由素体气血亏虚,风邪乘之,郁阻肌肤而成。其症遍体起小丘疹,自觉瘙痒,如疥疮状。治宜养血疏风。内服消风散化裁,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,调匀外洗。类似痒疹。
指臀位产。李小有《胎产护生篇》:“产育三难,……有先露臀而曰坐生。”详坐臀生条。
败坏之血。参恶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