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癖

乳癖

病名。①乳中结核之一种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又名乳栗、奶栗。因肝气不舒、郁结而成。此核可随喜怒而消长,大小不等,形如鸡卵或呈结节状。质硬,多无痛感,无寒热,推之可移,不破溃,皮色不变。治宜舒肝解郁化痰消结,内服消遥散加味;或和乳汤加附子七分、煨姜一片;或化圣通滞汤主之;外用艾灸五、七壮,或丁香末敷之。古代文献有将乳癖与乳痞混称者。本病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。②癖疾之一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八卷。又名奶癖。指哺乳期婴儿,因伤乳食所致的癖疾。病机主要在于肝脾。因乳积损伤脾胃,肝气横逆,气血瘀阻,遂成癖疾。临床表现为身瘦肌热面黄腹大,腹壁青筋怒张,胁下痞块结硬。用调理肝脾,消乳化积之剂,如消癖丸。但过于攻下克伐之药,不宜滥用,以免损伤正气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力草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向天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头菜

    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芜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脚心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益胃

    治疗胃虚的方法。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;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。

  • 便血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。又称下血。指血经肛门而出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病者大便下血,或清,或浊,或鲜,或黑,或在便前,或在便后,或与泄物并下,……故曰便血。”便血多由湿热、积滞、结毒侵袭肠

  • 古今医统

    见古今医统大全条。

  • 厥深热深

    证名。亦作热深厥深。指热厥证热邪越深伏,手足越厥冷。由于热伏于里,不能向外透达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,必发热。前热者,后必厥。厥深者,热亦深;厥微者,热亦微。厥应

  • ①呃逆之古称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哕,以草刺鼻,嚏而已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呃逆即《内经》所谓哕也。”参见呃逆条。②指干呕。《此事难知·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》:“哕属少阳,无物有声,乃气病也。”《医

  • 少气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指呼吸微弱短促,言语无力。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少气候》:“所由藏气不足故也。肺主于气而通呼吸,藏气不足,则呼吸微弱而少气。胸痛少气者,水在藏府,水者

  • 紫霜丸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。即紫丸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