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。本病发于耳后,初起如胡椒颗粒,逐渐肿大,甚则溃烂如蜂房,灼热疼痛,色红,或肿连耳廓。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,则病难速愈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发
书名。1卷。元·王好古撰于1236年。王氏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,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,参附个人见解,专以阴证设论,按病举例说明。全书叙述阴证颇详,首列《内经》阴阳脉例,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,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橘络,详该条。
病名。戴武承《女科指南集》:“死产者,临产时胎死腹中也。”参见胎死腹中条。
唐代医官职称。共设4名,官阶正七品上。
补法之一。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。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;肾气虚寒用右归丸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泛指阴道前庭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厥阴俞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鼻柱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