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暑

伤暑

病名。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。出《素问·刺志论》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一:“伤暑者,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。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,躁乱不宁,无气以动,亦无气以言,或身如针刺,小便短赤,此为热伤元气也,宜以黄连香茹饮,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,量其虚实而与之。”《医方简义》卷二:“伤暑者,因受暑而伤,暑热伤气,一受暑邪,不急调治,渐入营分,阳已外泄,阴气更被耗散,阴阳两虚,形若虚劳内热外寒,脉必虚数,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,如胃中痞满者,去黄芪甘草可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五:“伤暑者……其所及之症,有吐利腹痛气逆,发热,头疼烦渴,肢冷疼,前板齿寒,无汗,脉虚或迟或伏,昏闷者,宜香茹饮;有身热小便不利者,宜益元散;有吐泻寒热,喘咳痞满,体肿倦卧,便赤者,宜六和汤;有发热呕血者,宜黄连二钱,酒煎服;有暑天身热头疼燥渴者,宜麦冬汤;有暑天发渴者,宜生津丸。以上皆伤暑之属,所当分别而治之者也。”②指暑病之轻者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“伤暑者,感之轻者也,其症烦热口渴,益元散主之。中暑者,感之重者也,其症汗大泄,昏闷不醒,或烦心喘喝妄言也。”③指病因。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:“何谓五邪?然:有中风,有伤暑,有饮食劳倦,有伤寒,有中湿,此之谓五邪。”参中暑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雍花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

  • 草决明

    ①见《吴普本草》。为决明子之别名。②见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青葙子之别名,各详该条。

  • 交接出血

    病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八。亦名交结出血、交感出血。指性交出血。多因肝火妄动不能藏血,脾虚不能摄血,或交媾损伤所致。治宜调补肝脾。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伏龙肝。应检查局部有无损伤及病变,可用中西医

  • 心嘈

    证名。嘈杂的俗称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》:“嘈杂者,即心嘈。”详嘈杂条。

  • 橘花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柚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合谷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膏粱之变

   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。①使体内湿热蕴积生毒,好发疔疮痈肿等疾患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(膏)梁(粱)之变,足生大丁(疔)。”②热中于内,上下不和,气血逆乱,易发中风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

  • 十二律

    六阳律与六阴律的合称。参六律条。

  • 草荄

    荄,草根。草荄指以根入药的植物类药,见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。

  • 七传

    古人以五行相克推演疾病的七种传变。根据十天干,隔七位相传,每一天干所属的五行,到第七个天干的五行必是相克的。如甲是天干第一位,庚是第七位,七传则是甲木为庚金所克。仿此推算则乙木为辛金所克,丙火为壬水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