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伤吐血

内伤吐血
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多因胃热络伤,或心、脾、肝、肾劳损而致。《临证指南·吐血》:“内因起见,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,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,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。”其症身无表邪,脉不浮大,时而呕吐纯血。因胃热络伤者,吐血量多,鲜瘀相杂,兼见胸闷作痛,嘈杂便秘,苔黄腻,脉滑数。宜清胃泻火,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白芨之类。因郁怒伤肝者,吐血鲜红,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胸胁引痛。治宜清肝凉血,用化肝煎茜根散加减。因心脾损伤者,吐血气短,憔悴声怯心悸少寐。治宜补养心脾,用归脾汤。因阴虚火旺者,吐血盗汗耳鸣遗精。治宜壮水制火,用六味地黄丸蒲黄藕节阿胶五味子之属。因阳虚血不归经者,血色晦淡,怕冷肢凉。治宜温中补阳,用理中汤加木香,或八味丸以引火归元。参见吐血、劳伤吐血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遍身肿

    水肿类型之一。见《圣济总录·水肿门》《证治要诀·肿》:“肿病不一,遍身肿、四肢肿、面肿、脚肿,方谓之水气。然有阳水,有阴水,并宜先用五皮饮、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、腹皮。”“遍身肿,烦渴,小便赤涩,大便

  • 惊振外障证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。”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。

  • 苗父

    一作弟父。上古时代巫师,用巫祝的方法治疗疾病,为后世祝由科之始。

  • 牛蒡子汤

    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炒牛蒡子、玄参、升麻、炒桔梗、犀角、黄芩、木通、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一至二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咽喉肿痛。②《外科正宗》卷二方。葛根、贯众、甘草、豆豉、牛蒡子(半生,半熟)

  • 豆卷

    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大豆黄卷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甘麦大枣汤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甘草小麦大枣汤,见该条。

  • 医彻

    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清·怀远撰。刊于1808年。卷1为伤寒,自两感证至夹证、坏证、遗毒;卷2~3分述中风、虚劳等多种内科杂病、外科痈症以及五官、口齿的一些病证;卷4为女科经、带、胎、产诸病。怀氏注重理论

  • 缪慕台

    【介绍】:见缪希雍条。

  • 血秘

    病证名。指血虚津枯或跌打瘀滞等所致的大便秘结。《医碥·大便不通》:“血秘,老人产妇血液干枯或病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以致津涸(津亦属血),均宜润剂,苁蓉润肠丸、更衣丸、四物汤、麻仁、杏仁辛润之品。又肾司二

  • 黄帝杂饮食忌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2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