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刺天茄

刺天茄

药材名称刺天茄

拼音Cì Tiān Qié

别名苦颠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为茄科植物茄子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1米。茎直立,具分枝,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状剌。单叶互生;菱状宽椭圆形,长7.5~11厘米,宽5~9厘米,边缘有不规则角状波齿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被刺状腺毛,能分泌粘液,两面脉上均疏生长短不一的尖刺。聚伞花序由2~4朵花组成,花梗细弱,被有粗毛及小刺;花萼5浅裂,轮状,被毛及小刺;花冠白色或微带黄色,花瓣5枚,卵状披针形,被毛。浆果球形,未熟时有深绿色花纹,熟后黄色。种子多数,浅棕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浆果含澳洲茄胺、谷甾醇、薯蓣皂甙元等。还含澳洲茄胺甙类、澳洲茄边碱、澳洲茄碱和刺茄碱,以及生物碱皂甙刺天茄碱。

性味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微苦,寒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消炎解毒,镇静止痛。治风湿跌打疼痛,神经性头痛,胃痛,牙痛,乳腺炎,腮腺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。外用:捣涂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将要出头的疮毒:刺天茄叶、果晒干研末,加重楼粉,蜂蜜调匀外敷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
②治牙痛:刺天茄鲜果实捣烂,置牙痛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天蜈蚣

    药材名称飞天蜈蚣拼音Fēi Tiān Wú Gōnɡ别名蜈蚣草、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落地蜈蚣、百足草(《陆川本草》),铁斑鸠、巴岩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

  • 野酒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酒花药材名称野酒花拼音Yě Jiǔ Huā别名酒花、香蛇麻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。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,高4~6米,具倒生刺毛。叶

  • 石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茶药材名称石茶别名东南长蒴苣苔、石麻婆子草、石芥菜来源苦苣苔科石茶Didymocarpus hancei Hems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。性味苦,凉。功

  • 鸡屎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屎藤药材名称鸡屎藤拼音Jī Shǐ Ténɡ别名斑鸩饭、女青、主屎藤(《质问本草》),却节(《李氏草秘》),皆治藤、臭藤根(《纲目拾遗》),牛皮冻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臭藤

  • 翼梗獐牙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翼梗獐牙菜药材名称翼梗獐牙菜别名四棱草来源龙胆科翼梗獐牙菜Swertia nervos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,解毒。主治黄疸、口苦,潮热

  • 鸜雉

    药材名称鸜雉拼音Qú Zhì别名翟(《尚书》),山雉(《尔雅》),翟鸡、山鸡(《禽经》),长尾野鸡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鸟类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雉科动物长尾雉的肉。原

  • 乌桕木根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桕木根皮药材名称乌桕木根皮拼音Wū Jiù Mù Gēn Pí别名卷根白皮(《草木便方》),卷子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乌臼(《摘元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

  • 通天连

    药材名称通天连别名乳汁藤、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通天连Tylophora koi Merr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功能主治解毒,消肿。主治感冒,跌打,毒蛇咬伤,疮疥。用法用量0.5~1钱,水煎

  • 草血竭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血竭药材名称草血竭拼音Cǎo Xuè Jié别名一口血、弓腰老、老腰弓、小么公、地蜂子、地蚂蜂、回头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红茎蓼Polygonum paleace

  • 大皂角

    药材名称大皂角拼音Dà Zào Jiǎo来源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. 的成熟果实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开窍,祛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