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半表半里证

半表半里证

证名。指邪既不在表,也不在里,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。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……小柴胡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条辨》:“往来寒热者,邪入躯壳之里,藏府之外,两夹界之隙地,所谓半表半里,少阳所主之部位。故入而并于阴则寒,出而并于阳则热,出入无常,所以寒热间作也。胸胁苦满者,少阳之脉循胸络胁,邪凑其经,伏饮搏聚也。默,静也。胸胁既满,谷不化消,所以静默不言,不需饮食也。心烦喜呕者,邪热伏饮搏胸胁者涌而上溢也。”参见少阳病条。②指温疫病邪在募原的病证。《温疫论·原病》:“邪从口鼻而入,……舍于夹脊之内,去表不远,附近于胃,乃表里之分界,是为半表半里,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。”其证先憎寒,后壮热,昼夜发热,日晡益甚,头疼身痛,口渴,脉数,舌红苔白,或苔如积粉等。治宜疏利湿热,用达原饮。参见瘟疫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胡椒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前头风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妊娠后头痛时痛时止,常突然触发。多因痰涎风火郁遏经络,气血壅滞所致。《萧山竹林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头风痛,不可服药,恐伤其胎,宜用雄黄散(细辛、藁本、川芎、麝香、雄黄、川乌)吹入鼻内少许,

  • 秦皇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秦之桢条。

  • 阴阳俱溢

    溢,指脉来盈溢、洪盛。古代脉诊寸口(脉口)属阴,人迎属阳,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,示邪盛正衰,病进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,命曰阴阳俱溢。”

  • 伤风发痉

    病证名。因伤风而发痉者。风邪郁于太阳经络,不得疏泄,阻于经络而致痉。症见发热、头痛而身不痛,有汗,或鼻鸣,干呕,四肢搐搦,目上视,手足牵动有力,脉来浮缓。治宜祛风和营卫,用桂枝汤;如兼有伤食腹痛,宜天

  • 外感咳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指感受外邪而致的咳嗽。《医宗必读·咳嗽》:“总其纲领,不过内伤外感而已。风寒暑湿伤其外,则先中于皮毛,皮毛为肺之合,肺邪不解,他经亦病,此自肺而后传于诸脏也。”《医门法

  • 琵琶蛇

    见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。为眼镜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金镜录

    书名。又名《痘疹全婴金镜录》、《幼科痘疹金镜录》。3卷。明·翁仲仁撰。刊于1579年,原刊本未见,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,故名称颇多。卷数有3卷本、4卷本不一。3卷本如《痘疹金镜录真本》(又名《

  • 卫生家宝

    见卫生家宝方条。

  • 过冬青

    出《经验广集》。为荔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