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噎膈

噎膈

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卷二。《内经》作隔、鬲、膈中、隔塞、鬲咽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称噎塞。又名膈噎、噎、膈、膈气。①指食入阻隔,未曾入胃即吐出者。《医贯》卷五:“噎膈者,饥欲得食,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,在胃口之上,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。”②指饮食不得下,大便闭结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饮食不下而大便不通,名膈噎。”③亦指反胃。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“翻胃即膈噎,膈噎乃翻胃之渐。”本病有虚实之分。《金匮翼》卷三:“噎膈之病,有虚有实。实者或痰或血,附着胃脘,与气相搏,翳膜外裹,或复吐出,膈气暂宽,旋复如初。虚者津枯不泽,气少不充,胃脘干瘪,食涩不下。虚则润养,实则疏瀹,不可不辨也。”因忧思而气结生痰,交阻胸膈所致者,治宜解郁化痰,可用五膈宽中散香砂宽中丸启膈散等方。因酒色过度,肾阴亏损所致者,治宜滋补肾阴,可用六味地黄丸。因阴虚火旺瘀热交阻所致者,治宜养阴清火,活血化瘀,可用通幽汤滋血润肠丸。因津液枯槁所致者,宜生津益胃,可用麦门冬汤。因脾气亏损所致者,治宜益气健脾,可用补气运脾丸,噎膈证古分五噎五膈外感噎膈,内伤噎膈。根据症情不同,又有隔食格气梅核膈等。详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凰肠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朱砂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少火生气

    少火,指正常的阳气;气,指气机,即各种机能。少火有生发气机、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。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。”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少火生气

  • 缠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缠是缠绵不休的意思。是指频率较快的一指禅推法。每分钟约200次左右。

  • 獭肝散

    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一方。獭肝一具。阴干,为细末,每服一方寸匕,开水送服,日三次。治肺痨。

  • 翘摇

    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小巢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足厥阴之脉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厥阴肝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搏阳别

    脉象。阴指尺脉,阳指寸脉,尺脉搏动明显滑利,有别于寸脉。可见子妊娠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搏阳别,谓之有子。”

  • 劳神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劳神伤心所致的虚咳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劳神咳嗽,咳而因劳神伤心,烦热自汗,咽干咯血。”治宜劫劳散、梦授天王补心丹等。参见咳嗽、劳咳、心咳条。

  • 螳螂子

    ①病证名。出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又名妒乳、颊脂垫。小儿生后一月左右,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,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,剖视之颇似螳螂子,故名。小儿患此,吮乳困难,甚至啼哭不能出声,日久则面呈黄色,尤以鼻准

  • 乌鱼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鳢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