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四方草

四方草

药材名称四方草

拼音Sì Fānɡ Cǎo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stracheyi(Benth.ex Hook.f.)Hara[Plectranthus stracheyi Benth.ex Hook.f.;Isodon stracheyi(Benth.ex Hook.f.)Kudo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长叶香茶菜,多年生草本,茎高40-60cm。常具铺匐茎,上升,基部以上四棱形,具浅槽,被粟色串珠状具节的短柔毛鳞秕状短毛。叶对生;叶柄短,有时近无柄;叶片狭披针形,长2.4-7.5cm,宽0.6-2.1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楔形,边缘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锯齿,上面脉上被鳞秕 状短硬毛,下面满布紫褐色腺点,脉上被鳞秕状短硬毛或近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4-30cm,由聚伞花序组成;下部的苞叶叶状,向上渐变小而呈苞片状;苞片卵形,披针形或线形;花萼小,钟形,花时长约2mm,明显10脉,被褐色腺点,脉上被鳞秕状短毛或近无毛,萼齿5,略短于萼筒,二唇形,后3齿小,前3齿较大,均为卵形,果时花萼长约3mm,略俯垂,下唇明显较上唇长;花冠粉红色或白色,长6-7mm,冠筒直,向上增宽,冠檐上疏被红色腺点,二唇形,上唇具紫色斑点,长仅为冠筒长之半,具4圆裂,裂片卵形,极外反,下唇与冠筒近等长,狭卵形,伸展,扁平;雄蕊及花柱长长地伸出。小坚果极小,卵形,略扁。花期11月至翌年1月,果期12月至翌年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水边或林下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
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6,7-去氢总状土木香醌(6,7-dehydroroylean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长叶香茶菜甲素(16-acetoxy-7α-methoxyroyleanone)。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;活血散瘀。主急性黄疸型肝炎;急性胆囊炎;水肿;中暑;跌打瘀痛;乳疮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梭罗

    药材名称地梭罗拼音Dì Suō Luó别名地浮萍、一团云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全体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原叶体扁平,呈叶状,先端2叉分裂,表面

  • 卷边桩菇

    药材名称卷边桩菇拼音Juǎn Biān Zhuānɡ Gū别名卷伞菌、卷缘网褶菌、落褶菌、卷边网褶菌、桩菇来源药材基源: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去掉

  • 麻黄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麻黄药材名称麻黄拼音Má Huánɡ英文名HERBA EPHEDRAE别名色道麻、结力根[蒙古]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、

  • 香木菌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木菌桂药材名称香木菌桂拼音Xiānɡ Mù Jūn Guì出处《现代实用中药》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的枝叶及树皮。原形态椿树,又名:枸骨、杠谷树、刺格、猫儿刺。灌木

  • 王瓜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王瓜子药材名称王瓜子拼音Wánɡ Guā Zǐ别名赤雹子(《本草衍义》),马雹儿子(《濒湖集简方》),土瓜仁(《本草汇言》)。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。秋季采

  • 接骨木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接骨木根药材名称接骨木根拼音Jiē Gǔ Mù Gēn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。9~10月采挖。洗净,晒干。性味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甘,平,

  • 杉木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杉木药材名称杉木拼音Shā Mù别名杉、杉树、正杉、刺杉、天蜈蚣、千把刀来源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(Lamb.)Hook.,以

  • 寒水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寒水石药材名称寒水石拼音Hán Shuǐ Shí别名红石膏、方解石来源药用寒水石有两种,即红石膏与方解石。红石膏为一种天然的硫酸钙矿石;方解石为碳酸钙矿石。性状

  • 黑三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三棱药材名称黑三棱拼音Hēi Sān Lénɡ别名京三棱、草三棱、鸡爪棱、黑三棱、石三棱来源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。性味苦、平、无毒。功能主治1、症瘕鼓胀,用三棱根

  • 黑风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风散药材名称黑风散拼音Hēi Fēnɡ Sàn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的藤或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细圆藤,又名:蛤仔藤。攀援木质藤本,长10余米。茎圆柱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