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古病名,见《诸病源候论·妇人杂病诸候》,又称风头眩。指因风邪或风痰所致的眩晕。详见风寒眩晕、风热眩运、风痰眩晕等条。②癫痫的别称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四:“痰热相感而动风,风心相乱则闷瞀,故谓之风眩
药物剂型之一。用动物的皮、骨、甲、角等加水反复煎熬,浓缩后制成干燥胶块。多用作补养药。如驴皮胶、龟板胶、鹿角胶等。
出《医说》引《锁碎录》。一指月经,二指经期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黄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·泄泻》。即痰泻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华山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卤碱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青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人自觉口香。可见于消渴病重证。
即己位。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(二十八宿)以标志天体的部位,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,二十八宿各有方位。以十干之方位合之,则角轸二宿当东南方的己位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黅天之气,经于心尾己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