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阳伤寒

太阳伤寒

病名。太阳经病之一,亦称太阳表实证。由外感邪所致。太阳伤寒的特征是发热,恶寒,无汗,脉紧等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”“太阳病,头痛,发热,身疼,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,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太阳伤寒也,寒则伤荣,头痛,身疼,腰痛,以至牵连骨节疼痛者,太阳经荣血不利也。”《伤寒辨证》卷四:“寒邪外束,人身之阳不得宣越,故令发热,寒邪在表,不复任寒,故令恶寒,寒主闭藏,故令无汗。人身之阳,既不得宣越于外,则必壅寒于内,故令作喘。”《伤寒论辨证广注·太阳病》:“寒邪在表,皮肤闭而为热,则其人当无汗而恶风寒,……仲景用麻黄汤者,专以发太阳经无汗之伤寒也。”参见太阳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瘟毒发瘄

    病证名。指因感瘟毒而发疹的病证。清·郑卜年《瘄略》:“小儿感冒风邪,蓄于肌肉之间,至阳气发动,而行于皮肤之外。一年之中,屡有不正之气感之。出于两腋之下,盖两腋之下者,气之道路也。蕴毒随气之道路而出,谓

  • 鸡仔树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色痢

    病名。指痢下脓血呈现多种颜色者。有虚证和实证之分。实证多因止涩太早,或下之未净,热毒留滞肠中所致,虚证多因痢症久延,脏气受损,脾肾两伤所致。亦有正虚邪恋,虚实夹杂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七:“五色痢,古人皆

  • 大金雀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头皮针疗法

    即头针疗法,见该条。

  • 狐瘕

    病名。八瘕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狐瘕,出入少腹间,或隐或见,男子即为狐疝,女子乃名狐瘕,其苦阴酸涩,小便难,少腹瘀痛,胸膈腰背上冲而痛,其瘕甚,有手足成形者。”《类证治裁·痃癖

  • 白苔尖灰根黄舌

    白苔为主,舌尖灰苔而舌根黄苔的舌象。为湿热之候,如舌根黄而苔腻,目黄,小便黄,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八溪

    肉之小会为溪。上肢的肘关节、腕关节,下肢的膝关节、踝关节,左右共八处,故称八溪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此四支(肢)八溪之朝夕也。”

  • 知石泻白散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知母、石膏。水煎服。治腋痛属燥火伤肺气者。若胃火上冲,加葛根;肝火旺,加柴胡、黄芩。

  • 湿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因感受湿邪所致者。有寒湿痢与湿热痢之别。《时病论》卷三:“湿痢,有寒热之分焉。”亦指痢疾危证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湿痢,腹胀,身重,下如豆汁,或赤黑混浊,危症也。”治疗可选用当归和血散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