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,合称十六络脉。《东垣十书》:“十二大经之别,并任督之别,脾之大络脉别,名曰大包,是为十五络,诸经皆言之。予谓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贯膈络出于左乳下,其动应衣,脉宗气也。是知络有十六也
【介绍】:见沈之问条。
指过亢的、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食气,……壮火散气。”
藏于骨腔中的髓液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肾主身之骨髓。”参见髓条。
见《千金要方》。即天枢。
证名。指外邪袭表,腠理不固,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表虚者,或为多汗,或为肉战,或为怯寒。”如太阳病,头痛发热,汗出恶风,脉浮缓等。治宜解肌发表,用桂枝汤等方。亦指慢性疾患的汗
见明·万全《妇人秘科·种子章》。又名种玉。指受孕。
出《伤寒论》。为火麻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问之一。寒热是疾病常见证候。问寒热情况主要是辨别疾病的表里虚实,气血阴阳。应联系发病经过及其他证候,区别外感、内伤两大类。外感发热伴有恶寒的,属表证;不恶寒而发热较高的(包括日晡潮热),属里证;寒热
①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青木香之别名。②出《阳春县志》。为木防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