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见伤寒类证条。
舌边红,中央有黑干苔通尖之象。为脏腑实热之候,尤以心肺脾胃为甚,急用清热泻下,以解里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【介绍】:见莫伯盛条。
即阳和汤作蜜丸,治证同。见阳和汤条。
在体表上发生的具有循经特征的病理现象。它主要反映病理生理和经脉皮部之间的某些规律性联系。马王堆汉墓帛书和《灵枢》所载的经脉病候均有这方面的内容。后世的主要针灸著作,亦多有载述。循经病理反应有多种多样的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。即三仙丹第一方,见三仙丹条。
五音之一。脾音宫,其音沉宏雄壮,大而和缓。
方书。1卷。日本丹波雅忠辑于1081年,丹波元简校订于1795年。此书选录《肘后方》、《范汪方》、《小品方》及苏恭、陶弘景、陈藏器等34家晋唐医方242首,分为52门。辑蒐颇广,间有《千金方》、《外台
病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讲义》。即睥肉粘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