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昏迷

小儿昏迷

病证名,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,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。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,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,或由吸受夏令暑邪,“暑气通于心”,最易内闭。痰闭痰迷心窍,其挟湿者多表现为痰浊内闭的证候;挟火者,多表现为痰火薰蒸的证候。热闭宜清热开窍,用牛黄清心丸,或安宫牛黄丸烦躁明显加服紫雪丹,并可针刺少商中冲间使大椎。痰闭宜芳香开窍,用苏合香丸,高热加至宝丹,并可针刺合谷内关尺泽丰隆。内闭外脱,应开闭固脱并进,开闭参照痰闭的治法,固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,双方兼治。若脱症已固,元气大虚,用可保立苏汤(《医林改错》:黄芪党参甘草白芍当归白术山萸肉枣仁、枸杞、破故纸、核桃肉)内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唇口蠕动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唇口蠕动。唇为脾之华,脾虚则唇口蠕动。治宜补脾健胃。用七味白术散。

  • 鱼肚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蛇腹疔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
  • 眼梢头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俗云眼梢头为锐眦。”即外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博物知本

    丛书名。清·尤乘辑。刊于1691年。系《脏腑性鉴》、《经络全书》、《药品辨义》三书之合刊本。参见各该条。

  • 牙风

    病名。为一般牙痛的泛称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二:“长春牢牙散,乌髭发,去牙风。……右为细末,早晚刷牙。”

  • 胎气攻心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亦名孩儿攻心。病因孕后过食辛辣,热毒之物,热积胎中,以致胎儿不安,手足乱动,上冲于心。症见母多烦躁痛苦,两胁疼痛。宜清胃热,佐以安胎。用调中和气散(大黄、石膏、槟榔、枳壳、

  • 尿白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,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(《幼幼集成》)。多因乳食伤脾,脾不散精,湿热内蕴,清浊相干,下注膀胱所致;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。脾伤湿蕴者,治宜健脾分利,用胃苓丸;

  • 天溪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P1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6寸处;或于乳头旁开2寸取穴。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,并有胸外侧动、静脉分支,胸腹壁动、静脉及第四肋间动、静脉通

  • 大季花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鸡蛋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闻诊

    四诊之一。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。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、呼吸、咳嗽、呻吟等声音变化。后者凭嗅觉嗅病人的口气、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。作为诊病辨证的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