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尚论后篇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寒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二:“此症肺经脉缓,寒重色紫,亦不太肿。内服凉剂,久之必烂。”指因寒邪伏于肺经所致。症见咽喉微肿不大,色紫,脉缓,属寒象。切不可作火邪治。治宜温散寒邪。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;或用

  • 胎气喘息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病因孕后过食生冷,兼有风寒客于肺胃,以致肺气失宣,气机不畅。症见痰喘气急,夜卧不安。宜散寒宣肺,平喘安胎。用紫苏安胎饮(紫苏、枳实、大腹皮、桔梗、贝母、知母、当归、桑白皮、

  • 张洁古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元素条。

  • 软痹

    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软痹者,乃膏粱火乘肝肾,以致血气涩,则痹厥不仁,虚则软缓无力,或麻木不举,三妙丸,搜风顺气丸。然肾主骨,虚则骨软,阳虚附虎四斤丸,阴虚虎潜丸、肾气丸。脚软筋痛者,大补阴丸去地

  • 病名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夏伤于暑,秋必病疟。”又:“疟之始发也,先起于毫毛伸欠,乃作寒慄鼓颔,腰脊俱痛,寒去则内外皆热,头痛如破,渴欲冷饮。”即疟疾,详见该条。

  • 夺精

    即精气严重耗损。表现精神萎靡,耳聋,视物不明,脉极迟或极数等证候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(脉)一呼……四至曰夺精;……再呼一至曰夺精。”

  • 经水淋漓不止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经行,多则六、七日,少则四、五日,血海自净。若迟至半月或一月,尚淋漓不止,非冲任内虚,气不能摄血,即风冷外感、使血滞经络,故点滴不已,久则成经漏,为虚劳、血淋等症。若

  • 常效先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号瀛泉,又自号无系居士。年轻时曾任博士官职,后弃官,专攻医学。尤精于痘疹,著有《衍庆录》等书,已佚。

  • 雷气

    指雷火之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风气通于肝,雷气通于心,谷气通于脾。”

  • 小儿病形

    指小儿患病时所表现的形态,为望诊内容之一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小儿病形各样,须憑眼力消详。怀中偎缩风凉,合面睡时热瘴。夜啼烦热腹痛,目直惊风须防。长吁哽气热中藏,痰喘上攻火旺”。可供临床辨证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