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二。即月经过少,详该条。
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。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。《医门棒喝·湿温》:“湿温者,以夏令湿盛,或人禀体阳虚多湿,而感四时杂气,遂成湿温。虽四时皆有,而夏秋为多。湿热二气胶粘,淹缠难愈。如从下受
痰饮的古称。出《脉经·辨三部九候证第一》。详痰饮条。
即唇。详该条。
出《摘元方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吕留良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方。竹沥一升,生姜、芍药各四分,大青叶、栀子仁、升麻、茯苓、麻黄、玄参、知母各三分,石膏、生葛根各八分。为粗末,水煎去渣,下竹沥更煎,分三次服。治肝实热,阳气伏邪热,喘逆闷恐,目
见舌鉴辨正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