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学著作。1卷(即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15)。清·冯兆张纂辑。此书分述脉位法天、脉论、七诊之法、论脉紧要诸条、太素脉说、删润脉诀等内容。以《内经》理论为主,结合己见编纂而成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即手缩、脚缩、舌缩、唇缩、阴缩,属小儿危重证候。
书名。5卷。清·许克昌、毕法合撰。刊于1831年。卷1~3总论外科证治,并按头、面、眼、鼻、耳、口、唇、齿、舌、喉、项、胸、乳、腋、胁、肋、肩、膊、臂、手、背、腰、腹、二阴、股、膝、胫、足的次序分述各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旭初。安徽璜川人。初业儒后究心医术,活人甚众,为人治疾,常不取酬。且性极宽和,有人侮之,则笑颔以对,毫不介之,人称之为痴先生。撰有《医学十四种》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何首乌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丹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消渴证之一。又名肾消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消浊,火动消肾,移热于膀胱。”《幼幼集成》:“乃上消之传变,肺胃之热久不清,乃至动而消肾,移热于膀胱,小便浑浊,色如膏脂,名曰下消。”治宜滋阴清热。用
①指鼻孔和人中沟的部位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使道隧以长,……百岁乃得终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:“使道谓是鼻孔使气之道。”②气血流通的道路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主不明则十二官危,使道闭塞而不通,形乃大伤
病证名。多由久咳不止,气阴暗耗所致。治宜止咳,敛肺、养阴。方可选用养阴清肺汤、百合固金汤等加杏仁、五味子、人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