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暴泻

猜你喜欢

  • 倒靥

    病证名。痘疮不能结痂,谓之倒靥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痘疮遍身溃烂,不结痂者,倒靥也。”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:“倒靥之证,痘疮初见一、二日细小,四、五日渐大顶平,至六、七日即脚渐润,顶愈平陷,其色

  • 圊脓血

    证名。一作清脓血。指大便下脓血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脉数而渴者,令自愈。设不差,必圊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”详便脓血、脓血痢条。

  • 镵针

    古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又称箭头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镵针者,取法于巾针,去末寸半,卒锐之,长一寸六分,主热在头身也。”其针头部膨大,末端锐尖,形如箭头。主要用于浅刺出血,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。

  • 瞳神偏射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颜筱园《眼科约编》。即瞳神欹侧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毒喉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。指感受阴寒毒邪所发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四时不正之气及非常暴寒,而生少阴症。脉微细而沉,自汗,咽不利,一名肾伤寒。切不可用寒凉之药。宜半夏桂枝汤(半夏、桂枝、甘草

  • 张用谦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江苏无锡人。对朱震亨、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,撰有《医方摘元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金匮要略

    即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详该条。

  • 厥阴热证

    指邪热之郁于厥阴经而出现热厥、热利等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,白虎汤主之。”又:“热利下重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”均属厥阴热证。参见厥阴病条。

  • 乌云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六方。松香二两,硫黄一两。为细末,香油拌如糊,摊青布少半指厚,卷成条,线扎紧,再用香油泡一日,取出刮去余油,以火点燃一头,下用一碗接之,布灰陆续剪去,取所滴药油,浸冷水

  • 甘露汇集

    蒙医书。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著于十八世纪。着重论述“六基证”的治疗和“十要证”中101种病的治疗。现存木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