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脾虚运化不健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虚腹胀之症,食少身倦,脾虚不运,二便清利,言语轻微,心腹时胀时退,朝宽暮急。”因脾气素虚,饮食难化,凝积肠胃所致。治宜健脾消食为主。脾气不实者,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六册方。木香二两,黄连二两半,肉豆蔻(大者生用)七个。为细末,鸡子清搜和为饼,慢火上炙至色红极干,再研为末,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泻痢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右耳根部,其形如袋的瘰疬。证治见瘰疬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。”相当于脱发病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黄带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于志宁条。
即回生第一仙丹,见该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,官阶正八品。参见御药院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