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正气散

正气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正气散

药方名称正气散

处方甘草(炒)七钱,陈皮藿香(去梗)、白术,各一两。厚朴半夏(同厚朴各三两,为末,生姜四两,研烂,同为饼子,微炒)。

炮制右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伤寒阴证,憎寒恶风,正气逐冷,胸膈噎塞,胁肋膨胀,心下坚痞,吐、痢,呕逆酸水,咳逆,怠惰嗜卧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二钱,生姜三片,枣一枚,水一盏,煎至七分,食前稍热服。

又治久患疟疾,膈气心痛,日进三服。

常服顺气宽中,辟除瘟疫。

备注一方无白术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:正气散

药方名称正气散

处方甘草21克(炒)陈皮藿香(去梗)白术各30克厚朴(为末)半夏(为末)各90克生姜120克(研烂,与厚朴半夏同为饼子,微炒)(一方无白术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顺气宽中,健脾化湿。治外感寒邪,内伤湿滞,憎寒恶风,胸闷膨胀,呕吐泄泻,怠惰嗜卧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加生姜3片,大枣1枚,用水,200毫升,煎至140毫升,空腹时稍热服,一日三次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二

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正气散

药方名称正气散

处方缩砂蜜(去皮,炒)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赤石脂豆蔻(去壳)龙骨石榴皮(焙)甘草(炙,锉)人参地榆白术吴茱萸(汤浸,焙干,炒)干姜各30克(炮)

制法上药十二味,捣罗为散。

功能主治治水泻腹痛,日夜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9克,煮粳米饮调下,不拘时,以止为度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芎夏汤

    药方名称芎夏汤处方半夏(制)茯苓川芎各20克陈皮青皮枳壳各15克白术甘草(炒)各7.5克制法上药为散。功能主治治水气为病,浮肿体重,寒热交作,胁下疼痛。用法用量每服9克,加生姜5厚片,煎服。气喘,加去

  • 肝肾两舒汤

    药方名称肝肾两舒汤处方熟地1两,玄参1两,茯苓3钱,白芍1两,柴胡1钱,当归5钱,甘草1钱,炒栀子1钱,丹皮3钱。功能主治舒肝解火,补肾济水。主肝火郁结不伸,闷烦躁急,吐痰黄块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各家论

  • 李氏家传快气汤

    药方名称李氏家传快气汤处方枳壳5两,缩砂2两,香附子2两,甘草2两。功能主治宽中快气,抑阳辅阴,入月滑胎易产。主妊娠恶阻。用法用量上各净称,同炒,为末,汤调服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七引《产经》

  • 熟地补阴汤

    药方名称熟地补阴汤处方熟地18克,山药20克,茯苓15克,泽泻15克,黄柏12克,菊花12克,牡丹皮9克,山萸肉9克,枸杞子9克,陈皮9克。功能主治滋补肝肾。主肝肾亏虚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

  • 加味解毒汤

    《寿世保元》卷三:加味解毒汤药方名称加味解毒汤处方黄芩6克黄连1.8克黄柏4.5克栀子9克柴胡2.4克茵陈6克龙胆草6克木通6克滑石9克升麻1.5克甘草2.4克制法上药锉碎。功能主治清热渗湿,疏肝利胆

  • 安志丸

    药方名称安志丸处方人参半两,白茯苓半两,白茯神半两,酸枣仁半两(酒浸,隔纸炒),当归半两,远志半两,柏子仁半两,琥珀半两,乳香2钱半,石菖蒲2钱半,朱砂2钱半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

  • 补虚正气粥饮

    药方名称补虚正气粥饮处方黄耆(细锉)2两,人参1两,米2合。制法上三味,锉二味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诸痢疾、水泄霍乱,并泄血后,困顿不识人。用法用量以水3升同煎,取2升,去滓,下米煮粥服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

  • 鹤顶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鹤顶丹药方名称鹤顶丹处方麝香(研)二两半,朱砂(研飞)一百两,牙硝(枯研)一百二十五两,寒水石粉一百一十两,甘草(炒为末)三十五两。炮制上合研匀,炼蜜搜和,每一两二

  • 吹耳红棉散

    药方名称吹耳红棉散处方胭脂(炒炭)3钱,龙衣(炒炭)1钱,麝香1分5厘,陈皮(炒炭)2钱,枯矾2钱,冰片1分。制法上为极细末。功能主治排毒消肿,燥湿止痛。主内耳肿痛,流水流脓。用法用量先用药棉卷净耳孔

  • 家传剪红丸

    药方名称家传剪红丸处方枳壳(炒)、槐子(炒)、侧柏叶(炒)、荆芥穗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黍子大。功能主治小儿痢下纯血,及大人肠风下血。用法用量量儿大小给服,米饮送下。摘录《育婴秘诀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