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邪
五邪之一。见五邪条。
五邪之一。见五邪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黑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秦之祯《女科切要》。指由于内热火炽,血被热灼导致经闭。如肺被火刑,气壅热闭,以致经闭者,兼见喘嗽肩痛,治宜清金利气,方用清肺饮合地骨皮饮;心经火旺者,兼见夜多烦躁,治宜清心火,养心血,方
五脏精气内虚,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精气并于心则喜,并于肺则悲,并于肝则忧,并于脾则畏,并于肾则恐,是谓五并,虚而相并者也。”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木蝴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风痰阻于胸鬲而引起的痫证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鬲痫之为病,目反,四肢不举。”治宜利胸鬲风痰。或用灸法,先灸风府,次灸百会、人中、承浆。
见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五脏的大小、高低、坚脆、端正、偏斜和六腑的大小、长短、厚薄、结直、缓急等各为二十五变。《灵枢·本脏》:“五脏者固有大小、高下、坚脆、端正、偏倾者,六腑亦有大小、长短、厚薄、结直、缓急。凡此二十五者,
病舌。亦名舌菌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六:“舌疳心脾毒火成,如豆如菌痛烂红,渐若泛莲难饮食,绵溃久变瘰疠风。”本病发于舌部。多由心脾二经毒火上炎所致。初则舌肿如豆,渐之肿如菌样,头大蒂小,故亦称之曰舌菌。
病证名。指脏腑不调引起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·不得卧论》:“在杂症门,则里热多而无表热者也。今注外感者七条,内伤者六条。”内伤不得卧,包括肝火不得卧、胆火不得卧、肺壅不得卧、胃不和卧不安、心血虚不得卧、
①经穴名。代号BL6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关梁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足太阳之郄穴。位于足外踝前下方,当骰骨外侧凹陷处。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,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;并有足底外侧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头痛,眩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