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书名。简称《医书大全》(又作《医方大全》)。24卷。刊于1446年。明·熊宗立辑。本书是在《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基础上扩充、分类编辑而成。共分病证68门。包括临床各科。每门又细分小类,每类之前有简要的
【生卒】:约919~965【介绍】:五代时后蜀统治者。字保元。兼通医药,比较重视发展卫生事业,韩保升的《重广英公本草》等,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完成的。965年降宋,被封为秦国公,群臣有病,每亲为诊之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。半身不遂之证,在左侧者称左瘫,发于右侧肢体者称右痪。属于中风的范围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论偏枯,有发于左者,有发于右者,亦即左瘫右痪。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,治以四物汤
即女膝,见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白背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脉象之一。脉软而无力,寻按呈空虚感。《脉经》:“虚脉迟大而软,按之不足,隐指豁豁然空。”《脉诀汇辨》:“虚合四形,浮、大、迟、软。”②实热证用刺络泻血,以泄其热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刺之虚脉。”③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古代文献有将呕吐区分者,谓声物俱出为呕,有物无声为吐。现一般将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者,总称呕吐。可分虚实两类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呕吐一证,最当详辨虚实。实者有
耳鸣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耳鸣候》:“此为血气虚损,宗脉不足,病苦耳鸣嘈嘈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耳病源流》:“耳鸣脉数,黑瘦人属血虚。”治宜养血调肝,如四物汤加减。参见耳鸣条。
证名。指筋脉拘急,肌肉有沉重、麻木感觉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筋肉拘苛。”王冰注:“拘,急也;苛,重也。”《类经·运气类》:“筋肉得寒则为急为痹,故筋急肉苛。”
①运气学说术语。指土之化气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化气不政,生气独治”。《类经》:“化气,土气也”。②生化机能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化气,阴成形。”③指行气化滞的治法,如用理气药消除腹胀。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