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杨根

水杨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杨根

药材名称水杨根

拼音Shuǐ Yánɡ Gēn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

原形态红皮柳,又名:蒲柳(《尔雅》),蒲杨(崔豹《古今注》),水杨(《水经注》),青杨、萑苻(《纲目》)。

灌木,高达4米。小枝黄绿色或带紫色,无毛。叶互生或近对生;倒披针形,罕有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5~10厘米,宽0.8~1.5厘米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细锯齿,近基部全缘,下面微有白粉,幼叶微被毛;叶柄长4~8毫米。葇荑花序常弯曲,雄花序长1.5~2.5厘米,雄蕊2,花丝全部连合,花药淡红色,腺体1,生于腹面;雌花序长约2厘米,子房卵形,无柄或近无柄.密被毛,有花柱,柱头2裂;苞片倒卵形,中部以上暗紫黑色,有长毛。果序长2~3厘米,有毛;蒴果2裂。花期3~5月。果熟期4~6月。

本植物的树皮(水杨木白皮)、枝叶(水杨枝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分布东北及黄河流域。淮河流域等地。

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治乳痈诸肿。生擂贴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水杨根

药材名称水杨根

拼音Shuǐ Yánɡ Gēn

出处出自《纲目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sinopurpurea C.Wang et Ch.Y.Yang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灌木。小枝无毛;当年枝初有短绒毛,后无毛。芽长卵形或长圆形,初有毛,后无毛。叶对生或斜对生,披针形,长5-10cm,宽1-1.2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腺锯齿,幼时有短绒毛,脉上尤密,成叶两面无毛;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。花先叶开放,长2-3cm,对生或互生,无花序梗,基部具2-3枚下面密被长毛的椭圆形鳞片;苞片卵形,黑色,两面具长柔毛;腺体1,腹生;雄蕊2,花丝合生,无毛,花药4室;子房密被灰绒毛,柄短,花柱长0.1-0.2mm,柱头头状。花期4月,果期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600m的山坡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
性味苦;性平

功能主治解毒;消肿定痛。主乳痈;金疮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纲目》:治乳痈诸肿。生擂贴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加

    药材名称三加拼音Sān Jiā别名白簕、白簕花、白簕根、白刺根、三叶五加、刺三加、刺三甲、苦刺根、簕钩菜来源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三加Acanthopanan trifoliatus (L.) Merr.

  • 石豇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豇豆药材名称石豇豆拼音Shí Jiānɡ Dòu别名石小豆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阴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20厘米。根

  • 金背枇杷

   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。秋后采摘,蜜炒用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镇咳祛痰,清肺和胃,降气消暑。治肺

  • 木奶果

    药材名称木奶果拼音Mù Nǎi Guǒ英文名root of Ramiflorous Baccaurea别名水赖、麦穗、蒜瓣果。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木奶果的果实。拉丁植

  • 乌头附子尖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(《养生必用方》),附子尖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),川乌尖(《澹寮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

  • 伽果

    药材名称伽果拼音Gā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桑科植物杯萼海桑的发酵果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neratia alba J. Smilth[Rhi-zophora caseolaris L.]采

  • 牛鼻栓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牛鼻栓药材名称牛鼻栓拼音Niú Bí Shuān别名千斤力来源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. et Wils.,以枝、叶入药

  • 沙松果

    药材名称沙松果拼音Shā Sōnɡ Guǒ别名榧子、云南榧子、滇榧子、土榧子、杉松果来源药材基源:为红豆杉科植物云南榧树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rreya yunnanensis Cheng

  • 毛瓣绿绒蒿

    药材名称毛瓣绿绒蒿拼音Máo Bàn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(Maxim.)Franch.

  • 菾菜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菾菜根药材名称菾菜根拼音Tiàn Cài Gēn别名出莙荙儿、莙荙根(《饮膳正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藜科植物菾菜的根。秋季采挖。原形态菾菜,又名:糖萝卜。二年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