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部位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文彦博条。
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武林(今安徽贵池)人。早年丧父,母子居淮阴间,钻研医学,治病多有奇效。因见《本草》、《图经》二书流传不广,于是将二书合编,并附以古今论说和己见,1092年(元祐七年)编成《重广补注
病名。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舌红痈,因心经壅热,生于舌上。”色红肿痛,如豆如樱。治宜清心凉血、解毒泻火,可选用犀角地黄汤、导赤散等加减。参见舌痈条。
证名。指手足爪甲干枯无光泽。多因气虚血少,津液亏耗,或感受寒湿,或肝脏受损等所致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故气不荣则皮毛焦,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,津液去皮节者,则爪枯毛折。”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感于寒湿
①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芒种花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指肺经有寒,属阳虚证。证似肺痿,而口中自生津液,舌苔白滑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肺中寒者,其人吐浊涕。”临床所见多有阳虚外寒的表现,治以温肺散寒。参见温肺条。
病证名。《类证治裁·哮症论治》:“宿哮沉痼者,摄肾真,肾气丸加减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哮》:“宿哮,……病发投以搜逐,而病去必当养正。”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。参见哮证、冷哮、热哮条。
方剂的功用分类法之一。出《本草衍义》。即在十剂的基础上加寒剂、热剂。参见十剂条。
指知饥而不能食的证候,多因邪结胸膈而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手足厥冷,脉乍紧者,邪结在胸中,心下满而烦,饥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须吐之,宜用瓜蒂散。”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,《医碥》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