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经祛寒

温经祛寒

温通经络、祛散寒邪治法。①寒邪凝滞经络,肢体关节疼痛,痛有定处,日轻夜重,行走不便,常用麻黄桂枝苍术、制川乌附子细辛千年健等药。②伤寒寒中少阴之经,外连太阳之证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,温少阴之经而祛散寒邪。③妇女冲任虚寒月经不调月经后期,用吴茱萸、桂枝、附子、生姜当归川芎白芍党参、炙甘草阿胶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黄

    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面青掩口,恶闻人声,或似颠狂,此是人黄。”治宜灸烙法,内服赤箭散。参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脚鱼壳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鳖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痰积泄泻

    病证名。又称痰泻、痰泄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或泻或止,或多或少,或下白胶如蛋白,腹中漉漉有声,或如雷鸣,或两肋攻刺作痛,此痰积泄泻也。”详痰泻条。

  • 肠痫

    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肠痫之为病,不动摇。”参痫条。

  • 死胎

    即胎死腹中。详该条。

  • 磨盘树子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算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上皮疹

    即马牙。详该条。

  • 四弯风

    病名。发于肘窝、腘窝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。常见于儿童。好发于对称的肘窝、腘窝、踝侧等处。患处皮肤初起红斑,继起丘疹,水疱,瘙痒,搔破糜烂浸淫,时轻时重,日久

  • 五五丹

    经验方。见《外伤科学》(广东中医学院)。煅石膏、升丹各15克。为细末,掺于疮面;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,外盖膏药或油膏,每日换药一至二次。功能提脓祛腐。治流痰、附骨疽、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,脓水不净者。

  • 吴绍轩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文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