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通睛(整个眼珠)突然凸出眶外,非鱼睛(鱼睛不夜症)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……,究竟皆水衰精败,脉络焦脆,邪火亢害,内无从泄,则上走
病证名。遍身出现大小青紫斑点的证候。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:“小儿稍有寒热,忽生青紫斑点,大小不一,但有点而无头,色紫若葡萄,发于头面者点小,身上者点大,此表症相干,直中胃腑,邪毒传攻,必致牙宣。”治
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四方。槐实、地丁、地肤子各等分,水煎服,或加蟾酥少许同服。治疔疮,及脑疽,恶毒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汇补·汗病章》。多由心之气血不足,心液外泄所致。症见自汗,怔忡恍惚等。治宜补心养血为主。选用天王补心丹、当归补血汤、归脾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别名脺俞,胰俞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,咽喉干,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,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。”位于第八、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.5寸处(《针灸学》上海)。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
综合性著作。十二卷。元末明初刘基撰。刊行于1541年前后。《多能鄙事》取孔子之言而名。为百科全书性书籍。卷四有老人疗方及老人养生之术。考其食疗方,大部分为录邹鈜《寿亲养老新书》之方。
医话著作。2卷。后附《续医医琐言》。清·徐延祚撰。刊于1897年。本书以《内经》、《本经》、仲景著述为本,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成此书。上卷列元气、脏腑、针灸、伤寒六经、运气、痘疹等35论;下卷为杂著,或
病名。见《喉科指掌》卷四。系指患喉风其咽喉两边肿疼而溃烂者。多由风火内炽,上灼咽喉所致。治宜疏风清热,泻火消肿。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去大黄、去明粉、黄连,加蝉蜕、僵蚕等煎服。并以银花、薄荷、连翘、甘草煎
五行学说术语。即反克,又称反侮。属病理变化范围,在正常情况下,金可克木,若金气不足,或木气偏亢,木就反过来侮金,出现肺金虚损而肝木亢盛的病症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气有余,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;其不
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方。白术(土炒)一两,人参、荸荠粉、炒鳖甲、茯苓各三钱,沙参五钱,肉桂、制半夏、炒神曲各一钱。水煎服。治妇人任督脉虚,带脉下坠,腰痠背楚,胸满腹胀,倦怠欲卧,不能受孕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