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臑痈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金匮翼》。由于气机不畅,以致食物停滞而形成的脘闷,暖气等症状。治宜理气为主,兼以消导。参见伤食、积滞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即刺三甲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露兜竻蔃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。多发生在温病后期。症见低热、手足心灼热、口齿干燥、耳聋,舌光绛干瘦,脉细数或虚数等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荜菝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八段锦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夫疟者,由复伤于暑,客在皮肤,至秋因劳动血气,腠理虚而风邪乘之,动前暑热,正气相击,阴阳交争,阳盛则热,阴盛则寒,阴阳更盛,故发寒热。阴阳相离,则寒热俱歇。若邪动气至,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槲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