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火逆

猜你喜欢

  • 蛇舌

    病证名。见陆乐山《养生镜》。指舌头似蛇舌的伸缩不停。为心经受风热邪毒所致。其症可伴有呕酸水、吐顽痰等。宜用汤匙蘸香油刮肩井;针刺舌尖、中冲出血。并内服疏风清热,解毒活血之剂。

  • 洗肺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半夏三钱,黄芩、天门冬、麦门冬各二钱,五味子、杏仁各一钱,甘草五分,生姜五片。水煎服。治因伤于暑热而致的热嗽,症见口燥,声嘶,烦热引饮,或吐涎沫,甚至咯血,脉数者。

  • 红嫩无津舌

    全舌鲜红柔嫩而无津液。为阴虚之候,宜甘寒滋阴。若淡红者,为气阴两虚,宜益气养阴。若津干火盛者,为阴虚火旺,宜滋阴泻火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五脏之俞

   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(背)俞穴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愿闻五脏之腧。”所指即肺俞、心俞、肝俞、脾俞和肾俞五穴。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,故名。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。

  • 阳明经证

    证名。即阳明经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经病条。

  • 喜伤心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。前人认为心藏神,正常的喜乐,使精神愉快、心气舒畅。若狂喜极乐,会使心气弛缓,精神涣散,而产生喜笑不休、心悸、失眠等症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喜乐者,神惮散而不

  • 脱阳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脱阳痧,小腹急痛,肾缩面黑,气喘出冷汗,名为脱阳,有似发痧,用连须葱白三茎研烂,酒四碗,煮二碗,作三服。又炒盐熨脐下气海穴,令气热。”参见阳条。

  • 天泉

    经穴名。代号PC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天温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位于上臂前面,平腋前纹头下2寸,当肱二头肌长、短二头之间;或于曲泽穴上7寸取穴。一说在“腋下3寸。”(《针灸大全》)。布有臂内侧皮神经,

  • 地狗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疮起胀

    痘疮见点后已个个隆起,尖圆坚实,形如黄豆、豌豆,属痘疮的正形,称为起胀。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:“起胀者,痘勃勃欲长,有起发之热,颗粒尖圆而胀大也。”一般痘出齐之后,先出者先起,后出者后起,颗粒尖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