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牛奶柴

牛奶柴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奶柴

药材名称牛奶柴

拼音Niú Nǎi Chái

出处《闽东本草》

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茎、叶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晒干。

性味甘淡,温,无毒。

归经入肺、脾、肾三经。

功能主治补中益气,健脾化湿,强筋壮骨,消肿,活血解毒。治风湿关节痛,中气虚弱,气血衰微,四肢酸软,筋骨不利,跌打损伤,经闭,乳汁不通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。

注意有外邪风热者忌用;配药忌五加、白簌花。

复方治脱肛:牛奶柴、清水藤各一两,狗脊七钱,地菍根三钱。煎服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牛奶柴

药材名称牛奶柴

拼音Niú Nǎi Chái

出处出自《闽东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、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erecta Thumb.var.beecheyana (Hook.et Arn.)King[F.beecheyana Hook.et Arn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1-8m。树皮白色或灰褐色,皮孔明显;枝条红棕色,幼时被微硬毛;有乳汁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4cm,密被灰白色短硬毛;托叶三角状披针形,浅褐色,早落;叶片厚纸质,倒卵状椭圆形、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6-22cm,宽3-13cm,中部以上宽大,先端渐尖成尾状,基部圆形、楔形或近心形,全缘或边缘的上半部具浅锯齿,上面稍粗糙,有疏短粗毛,下面叶脉上有短粗毛;基生脉3条,侧脉5-7对,具小疣状突起。隐头花序,花序托(榕果)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叶痕处,球形或近梨形,直径1-2cm,顶具凸头,幼时被柔毛或短毛,成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,有短梗,长1-1.5cm,基生苞片3,卵状三角形,不脱落;雄花、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;雄花梗短或近无梗,花被片3或2-4,雄蕊2-3;瘿花梗短或近无梗,花被片3-5,花柱侧生,短,柱头2裂;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内,花被片4-6,子房光滑,花柱侧生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溪旁、沟边、山谷以及灌木丛中和林区潮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甘;淡;性温

归经肺;脾;肾经

功能主治补中健脾;祛风湿;活血通络。主气虚乏力;四肢酸软;风湿痹痛;筋骨不利;跌打损伤;经闭;乳汁不通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注意有外邪风热者忌用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疆延胡索

    药材名称新疆延胡索拼音Xīn Jiānɡ Yán Hú Suǒ别名西延胡索、延胡索、元胡。出处明代陈嘉谟《本草蒙筌》延胡索附图有西玄胡索,无说明。李中立《本草原始》指出:"西玄胡索外黑内黄。"新疆在西

  • 红铁泡刺

    药材名称红铁泡刺拼音Hónɡ Tiě Pào Cì别名乌龙须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铁泡刺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攀援灌木。枝和叶柄被淡褐色绒毛并具散生钩状的皮刺

  • 春花木

    药材名称春花木拼音Chūn Huā Mù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车轮梅的枝叶或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车轮梅,又名:春花、石斑木、雷公树、凿角、铁里木、石桂。直立灌木,近秃净,高1~4米

  • 构树

    药材名称构树拼音Gòu Shù别名楮实子、楮树、沙纸树、谷木、谷浆树来源桑科楮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(L.) Vent.,以乳液、根皮、树皮、叶

  • 牛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肺药材名称牛肺拼音Niú Fèi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肺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拾遗》:"补肺。"②《本草蒙筌》:"止咳

  • 木锦鸡儿

    药材名称木锦鸡儿来源豆科木锦鸡儿Caragana frutex (L.) Koch,以花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宁夏。性味肝,平。功能主治补血,活血。主治跌打损伤,痘疮。用法用量3~5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

  • 腊梅花

    药材名称腊梅花拼音Là Méi Huā别名腊梅花(《救荒本草》),黄梅花(《纲目》),铁筷子花、雪里花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蜡梅科植物腊梅的花蕾。1~2月间采摘,

  • 山海棠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海棠药材名称山海棠拼音Shān Hǎi Tánɡ别名水八角、金蝉脱壳、红耗儿、酸草果、腰包花、化血丹(《云南中草药》),一口血、大麻酸汤杆(《文山中草药》),野海棠、白棉胡

  • 皂角刺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皂角刺药材名称皂角刺拼音Zào Jiǎo Cì英文名SPINA GLEDITSIAE别名天丁、皂丁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.

  • 地菍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地菍根药材名称地菍根拼音Dì Rěn Gēn别名地茄根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地稔根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。8~12月采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