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。”参伏气条。
病名,指咳而肠中排出气体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心咳不已,则小肠受之;小肠咳状,咳而失气,气与咳俱失。”治用芍药甘草汤,清宫丸或桔梗汤加人参、茯苓、橘红、五味等。参见咳嗽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杨谈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小巢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商阳,见该条。
①推拿穴位名,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交处,距大陵穴五分。能治惊风抽搐,小便不通等症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小天心,大陵穴后五分。”“掐小天心,天吊惊风,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
【介绍】:见孟河条。
即舌之尖端。《辨舌指南》第一编第一章:“舌尖,内应心。”
指伤寒病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等六种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