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下田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蓝布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黑面神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通下乳汁,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。详见催乳条。
病名,即杨梅疮。《幼幼集成》卷四:“小儿患此者,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,然非寻常胎毒可比。……小儿梅疮,最为恶候,倘发于一二月间,或半周之内,最难救治,以其毒禀先天,来路既远,方药难及,即日服数匙之药,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青木香、枳壳(麸炒)各半两,甘草二钱半。每服二钱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;并治咳嗽痰喘。
病证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六枸橘:“遍身者,小枸橘细切,麦麸炒黄为末,每服二钱,酒浸,少时饮酒。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