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膜之俗称。在耳孔之底,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。参见耳及皮膜条。
病名。①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:“蝼蛄漏者……始发之时,在于颈上”。初似瘾疹,瘙痒。后肿大破溃,形成漏管。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等。②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是也。”相当于软组织
病名。乳中结核之一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:“有乳中结核,始不作痛,继遂隐隐疼痛,或身发寒热,渐渐成脓,溃破者此名乳痰;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,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。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、半夏、瓜蒌等以治痰
见疠、戾气各条。
病证名。指大青龙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,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大青龙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中风见寒脉也。浮则为风,风则伤卫,紧则为寒,寒则伤荣
医学分科之一。针灸疗法由来已久,隋唐始设为专门的科目,宋有针兼灸科,元、明代均设有针灸科。
证名。指心烦不宁,似有冤苦难言之状。以实热证较为多见,亦有因虚热而致者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身热,腠理闭,喘粗为之俯仰,汗不出而热,齿干以烦冤……”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肝虚,肾虚,脾虚,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满江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荆州(今湖北境内)人。精外科,善治骨折,对复杂性骨折病人,使用药酒麻醉,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肉,剔除碎骨,外贴药膏,封闭伤口,即愈。
疳病证候分类。《幼科释谜》载庄氏家传:冷热疳,脾疳,肺疳,皮虚皱,毛发稀疎,肝疳,肾疳,发干焦鼻下生疮,心疳,骨槽疳,奶疳,牙龈臭烂,心脾疳,肝肺疳,脚细肚高并青筋,热疳,脾冷疳,心胃疳,脾胃疳,肝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