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疬串

疬串

病证名。①指瘰疬成串而生者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瘰疬……其症之成也,往往三五成群,牵连成串,故有疬串之称。”②马刀挟瘿的俗称。日本·丹波元简《灵枢识》卷六:“马刀蛤蛎之属,痈形似之,挟瘿者发于结瘿之处,大迎之下,颈侧也。二痈一在腋,一在颈,常相连络,故俗名疬串。”参见马刀挟瘿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医食同源

    食疗的起源极早,一般认为,医药的起源与食疗的起源在时间上是一致的,故曰医食同源。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,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,可食也可药。同时,通过进一步的生活医疗实践,将一些食物营养价值不大,

  • 铜人经

   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
  • 清咽散

    《喉科指掌》卷一方。荆芥穗、薄荷各三钱,炒僵蚕、桔梗、生甘草、防风、前胡、枳壳各二钱。为粗末,水煎去渣,徐徐漱咽。治一切咽喉诸症。

  • 双头痔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症见肛周皮赘下垂,自觉搔痒。宜驱风止痒,可服秦艽羌活汤,或手术治疗。即赘皮外痔。

  • 罗谦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罗天益条。

  • 控脑砂

    病名。①指久病的鼻渊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若久而不愈,鼻中淋沥腥秽血水,……即名控脑砂。”②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鼻渊而兼脑痛者,名控脑砂。”参见鼻渊条。

  • 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病因丸散

    眼科著作。清文永周(豁然子)撰。1卷。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。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,并附方药、服法及炮制法。现存清刻本。

  • 厥逆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腹中论》等篇。①指四肢厥冷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……通脉四逆汤主之。”②指胸腹剧痛,而见两足暴冷,烦而不能食,脉大小皆涩的

  • 香头草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莎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血双补

    补法之一。是以补气药与补血药并用治疗气血俱虚之证。气血俱虚多见面色苍白、头晕心悸、气短乏力,舌质嫩淡,脉细弱,用八珍汤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