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痧筋

痧筋

指发痧时腿弯、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,呈深青、紫色或深红色。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。《痧胀玉衡》:“痧筋有现有微现,有乍隐乍现,有伏而不现。痧筋之现者。毒入血分者多;乍隐乍现者,毒入气分者多;伏而不现者,毒结于血分者多。”治法:痧筋明显的,用刺痧法;乍隐乍现的,须俟其显现后再放血。其他如痧毒结聚不散,结于血分者,散其瘀;结于食者,消其食;结于痰积者,消其痰积。散结之后,痧筋必显,用三棱针刺痧筋使出血,以排泄痧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经

    又称阴脉。经脉中之属阴者,包括手足三阴经、任脉、冲脉、阴维脉、阴跷脉等。

  • 江考卿

    【生卒】:十九世纪【介绍】:晚清骨伤科医家。字国兴。清华(今江西婺源)人。精于医治跌打损伤,常有奇验,闻名于一时。《婺源县志》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。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

  • 重舌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终始》。又名子舌、子舌胀、舌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心脾有热,热气随脉冲于舌本,血脉胀起变生,如舌之状。在于舌本之下,谓之重舌。”即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腺肥大,俨如双重舌头,但较正常

  • 海白菜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经来成块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,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。血瘀者,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,宜化瘀调经,用延胡索20克,蒲黄15克,五灵脂15克,共为细面,每服10克,酒调服。若寒凝者,

  • 产后四不活

    是古时对产后四种危重症的描述。宋·陈选《妇科秘兰》:“一者身体强直,有如反张,小腹胀痛,口噤不开,亦名蓐风,乃产后为风邪所中,华佗愈风散灌之最妙(方见产后中风条),不得大发其汗。二者产后气急,喉中如猫

  • 汪文绮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蕴谷。安徽休宁人。世业医,父十洲、伯兄汪广期皆以医名世。文绮承家学,留心活人术,不求仕进。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,以迄金元诸大家,多所钻研,于景岳全书,尤得其精髓。著《杂症会心录》两

  • 塘西痧药方

    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
  • 乳癌方

    《外科传薪集》方。青皮、石膏、生甘草节、栝蒌、橘络、皂角刺、金银花。水煎服。治乳癌初生者。

  • 黄膜上冲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“在风轮下际,……有翳色黄,与凝脂翳同一气脉,但凝脂翳在轮外生,点药可去。此在膏内,邪热蒸起,点药所不能除,若漫及瞳神,其珠必损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因脓多黄而状似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