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白膜蔽睛之俗称,详该条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即柏根白皮,详该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,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绿萼梅花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头软、项软、手软、脚软、肌肉软。见《婴童百问》。多系禀受不足,气血不充,故骨脉不强,筋肉痿弱。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:“原其要,总归于胃。盖胃为水谷之海,为五脏之本,六腑之大原也。治法必先以
病证名。《医钞类编》卷八:“阴虚发疟……发时其寒如冰,其热如烙,面赤如脂,渴欲饮水,热退则不渴,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、白芍、肉桂。”参见虚疟条。
见邹氏纯懿庐集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延胡索,详该条。
①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炒黄连一钱,苍术(泔水制)、白术(土炒)、陈皮各八分,茯苓、半夏、枳壳、焦栀子各七分,甘草三分。水煎服。治目大眦漏,时流血水,胀而疼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四方。白术、白芍
见《婴童百问》。即心疳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