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耳廓边缘部分。见《针灸大成》卷十。参见耳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病证名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:“所谓虚火耳痈者,或因肝胆怒火遏郁,或因肾经真阴亏损,相火亢甚而发。”即耳痈之一种。详该条。
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方。当归三两,甘草、黄芪、白芍药、天花粉各一两,熟地黄、生地黄各半两,金银花二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滓,病在上者食后服,病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初起,及痈疽、疔疮肿痛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。即白头翁茎叶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银柴胡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枳壳、天花粉、荆芥、薄荷各五分,黄连、牛蒡子各八分,连翘一钱,栀子六分,甘草三分,灯草十根。水煎服。治舌下肿如核大,取破出黄痰,已痊而复发者。
眼科病证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翳之色白者称白翳。详翳条。
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岩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