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

猜你喜欢

  • 吐舌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又名舌舒。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,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。与随露随收之弄舌,有所区别。舌乃心之苗,心经有热,引起舌头干涩而紧,故时时吐出,以图舒缓。临床上不仅

  • 睥沿

    解剖部位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
  • 暑痰

    痰证之一。因暑热伤肺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暑痰、暑热伤肺,多有痰涎,神志不清。宜清时令之火,则金清而木有制;开郁结之痰,则神安而气自宁。”参见痰证条。

  • 夜里串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酸味草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快果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凌厚堂

    【介绍】:见凌堃条。

  • 炼气

    气功术语。道家运用呼吸吐纳,以求长生的方法。南朝刘宋时期鲍照有诗:“服食炼气读仙经。”

  • 风温

    病名。①指感受风热引起的温病。见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风温者,初春阳气始升,厥阴行令,风挟温也。”多发于冬春二季。主要症状有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口渴、脉浮数等。初起

  •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

    见医药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