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》。即羊水。
针刺手法名。出明·徐凤《针灸大全》。其法将预定针刺深度分为浅(天部)、中(人部)、深(地部)三层,操作时,由浅至深,每层紧按慢提九次,如此反复几遍(称几度),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温热感时出针,并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生石膏(碎)30克,知母18克,羚羊角、薄荷叶、连翘、僵蚕各6克,金线重楼、蝉蜕(去足)各4.5克。水煎服。治小儿出疹,表里俱热,或烦躁引饮,或喉疼声哑,或喘逆咳嗽。
出《素女经》。指女性外生殖器。
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在田。江苏武进人。读儒书,兼学医,后鉴于侄孙辈每因痘疹及惊风而夭折,钻研痘疹及惊风等证较深。撰有《遂生篇》、《福幼编》(刊刻于1777年)。前者专论痘疹,主张治
【生卒】:492~572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家。字士茂。丹阳(今江苏镇江)人。出身于世医家庭,父雄,以医术名闻于时,之才医术高明,多活动于上层封建统治阶级之中。对于天文学、医药学都有一定研究,尤
疟疾之一。指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发作无定时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二:“夫往来寒热疟者,由寒气并于阴,则发寒;风气并于阳,则发热。阴阳二气,更实更虚,故寒热更相往来也。”症见往来寒热,发歇无时,发病时面
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胃虚汗。详该条。
古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又称三刺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齐刺者,直入一,傍入二,以治寒气小深者。或曰三刺,三刺者,治痹气小深者也。”指治疗痹症,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。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,左右两
即放痧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