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舌紫色,满布红斑。为热入营血,多兼见全身赤斑,宜清热解毒化斑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见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。即膈气。详该条。
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不甚猛烈者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。”
即湿气。因湿性重浊粘腻,每于病位停留滞着,阻碍阳气的活动,故名。
病名。即哑瘴喉风。详该条。
指未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日昳慧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病证名。指囟门下陷的证候。小儿在六个月内,前囟门微陷,不作病理状态。如在慢惊、久泻之后,囟门显著下陷,甚至如坑的,则为囟陷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脏腑气血虚弱,不能上充脑髓,故囟陷也。”或因胎禀不
【介绍】:见章楠条。
医话著作。2卷,续编1卷。清·许豫和撰于1785年。本书以医话体裁,随笔记录诊治和读书心得,分析古方,辨解药性,并节录一些医家有关论述。全书通俗易懂,对儿科疾病证治尤多阐发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贲门部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肺手太阴之脉;……还循胃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