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形器,即形体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器者,生化之宇。”王冰注:“包藏生气者,皆为生化之器。”气机的升降出入,皆依附于形体而进行,故又称“升降出入,无器不有。”②器皿,特指人体中贮盛饮食水谷及待排泄
见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啤酒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。多发生在温病后期。症见低热、手足心灼热、口齿干燥、耳聋,舌光绛干瘦,脉细数或虚数等。
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二。多因痰湿、瘀血、食积、或肝火亢盛所致。亦可继发于腮腺炎之后。症见单侧睾丸肿大、疼痛下坠。偏左者多为瘀血、肝火;偏右者多是痰湿,食积。因痰湿瘀血者,治宜橘核丸;肝经火热者,宜龙胆
即苦寒清热。详该条。
指卯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……日出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津和血均源于饮食精气所化,同属人体的阴液。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作用,互相转化,参与周身体液的调节,病理上则互相影响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故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”因大汗则津泄,故对失血、贫血者不宜发汗
病证名。小儿皮肤作痒,遍身疙瘩的病证,即荨麻疹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风疾瘾疹者,因小儿肌肤嫩,血气微弱,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,或天暄而汗津润出,忽为风邪所干,搏于血气,藏流于皮肤之间,不能消散。
病名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1960年人卫版)。指在外痔中有血栓形成者。多因内热血燥,强力负重而致血络损伤血瘀而成。症为肛门部如乳头突出,色青紫,剧痛,甚者可化脓破溃成漏。治宜清热凉血。服凉血四物汤,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扣中,自号和斋。瓯宁(今福建建瓯)人。精医术,常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治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