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虚胁痛

肝虚胁痛

证名。指肝气虚阴血不足,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。《医学入门·胁痛》:“虚者,肝血虚也,痛则悠悠不止,耳目喷,善恐如人将捕,五物汤加柴胡梢,或五积散麻黄青木香青皮。”《金匮翼·肝虚胁痛》:“肝虚者,肝阴虚也,阴虚则脉绌急,肝之脉贯膈布胁肋,阴虚血燥,则经脉失养而痛,其症胁下筋急,不得太息目昏不明,爪枯色青,遇劳即甚,或忍饥即发者是也,滑氏补肝散。”《医钞类编·胁痛门》:“肝气不足两胁下痛,筋急不得太息,四肢厥冷,心腹痛,目不明了,爪甲枯,口面青,宜补肝汤。”《嵩崖尊生书》卷七:“肝虚胸痛引胁背,宜补肾六味丸牛膝首乌。”参见胁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瓶城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栋隆条。

  • 瘀血流注

    流注病的一种。因跌扑损伤,或产后恶露未尽,瘀滞经络,湿热毒邪乘虚而入,结而为肿,形成本病。初起局部肿胀,触之坚痛,皮色微红或青紫;继而皮色焮红灼热,并可向周围蔓延,伴有恶寒发热,骨节疼痛等症。久后成脓

  • 俞弁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子容,履贯未详。认为奉养亲人,不可不知医学,遂将从师友处所见闻的医学方论,以及自己从诸史百家著述中看到的材料,抄录汇集成《续医说》、《脉证方要》等书。

  • 血少不孕

    病证名。出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种子门》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即血虚不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常色

    即正色。详该条。

  • 泻脾散

    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即泻黄散,见该条。

  • 天柱疽

    病名。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证治同有头疽。

  • 神灯照法

    熏法之一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其法用朱砂、雄黄、血竭、没药各三钱,麝香四分,共为细末。每用三分,绵纸裹药搓捻,长七寸,麻油浸透,点燃以烟熏患处。有活血消肿、解毒止疼的作用。适用于痈疽轻证,七日前后照之

  • ①(zhāng)。①亢盛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气者,烦劳则张,精绝。”②张开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痿厥者,张而刺之,可令立快也。”③布列,开阔平满之意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五官已辨,阙庭必张。”

  • 赤崩

    病名。出《脉经》。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。治疗参见血崩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