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胎溻皮疮

胎溻皮疮

病名。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又名溻皮疮。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,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。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,肉色红润,如汤烫状,逐渐扩大,向四周迅速蔓延,甚则大部分皮脱或遍体无皮。治宜清热解毒。内服三黄散加减,外搽玉粉散。类似先天性梅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惊丹

    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
  • 酒毒喉风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。喉风之因于酒毒者,故名。症见喉关内肿痛色红、或黄、饮食难咽,面部红赤,或目睛上视,发热恶寒,头痛项强。治宜清热除湿,解酒毒。用葛根、栀子、花粉、茵陈、车前草、丹皮、枳椇子、薄

  • 水蜡烛实

    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脏气

    即五脏之气。指五脏的机能活动。

  • 太阳表实证

    太阳经证之一。详太阳伤寒条。

  • 新建

    ①经外奇穴。出《新针灸学》。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同。见该条。②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实用小儿推拿》。在颈部第2~3颈椎棘突间。捏挤至皮肤呈紫红色为度。有清咽喉、散结热等作用。用于治疗喉痛,急性喉痹,乳蛾,

  • 偷针窝

    病名。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
  • 虚阳上浮眩晕

    病证名。属火冲眩晕之一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真阳不足,虚阳上浮,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,此命门真火不足,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。”宜用八味肾气丸等方。详火冲眩晕、阳虚眩晕等条。

  • 干苓汤

    《经验医库》方。干姜、白芍药、陈皮、高良姜、柴胡、茯神、当归、防风、黄蜡、黄芪、甘草。加葵花梗心,水煎服。治精髓干枯,小便淋沥不断,疼痛难忍。

  • 普济解毒丹

    见《温热经纬》卷五。即甘露消毒丹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