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菊人医话

菊人医话

书名。张菊人撰。本书汇集作者多年临床治案和经验论述,分温热病,风、劳、鼓、膈四大症,医案选案三部分。作者强调对古典医著原理则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,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;用药治病必须因地、因时、因人制宜。每论一病一症,均附列医案以阐明用药之法。张氏于临床治疗方面,对温热病尤有心得。本书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体臭

    病名。即体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酒胀

    胀病之一。《张氏医通·腹满》:“嗜酒之人,病腹胀如斗,前后溲便俱有血,用利药转加,其脉数而涩。此得之湿热伤脾阴,不能统血,胃虽受谷,脾不输运,故成痞胀。当理脾气,祛湿热,兼养血之剂,如枳实、黄连、炮姜

  • 细辛膏

    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方。细辛、黄芩、防风、大黄(微炒)各一分,川椒(去目)、蜡各半两。为细末,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,滤过下蜡,为膏,每服用大豆大,点于耳中,日三次。治小儿风热入脑,或因水入而致的耳

  • 肾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撅肋

    即季胁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发际

    ①体表部位名。头发的边际处。其中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;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胃足阳明之脉……循发际,至额颅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小儿风痫者,先屈手指如数物乃

  • 寒泄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寒泻、鹜溏。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泻论》:“又有寒泄者,大腹满而泄;又有鹜溏者,是寒泄也。”《丹溪心法·泄泻》:“寒泄,寒气在腹,攻刺作痛,洞下清水,腹内雷鸣,米饮不

  • 又称邪气。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。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包括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。因从外侵入人体,故又称外邪。

  • 毛召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韶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阴脉

    ①阴经之脉。包括手足三阴经、任、阴维、阴蹻等经脉。《难经·三十七难》:“邪在五脏,则阴脉不和。”②指脉象之沉、迟、细、小、涩、结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