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虚风

虚风

病证名。①即慢脾风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②指血虚阴虚内生的风证,亦称内风。多见于大汗、大吐、大泄、失血,或久病伤阴者。症见眩晕震颤,或手足蠕动,昏仆等。《临证指南华岫云注云:“今叶氏发明内风,乃身中阳气之变动,肝为风脏,因精血衰耗,水不涵木,木少滋荣,故肝阳偏亢,内风时起。治以滋液熄风,濡养营络,补阴潜阳。”宜用大小定风珠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(方见慢惊风条)等加减为治。③指乘虚袭人的邪风,即有害于生物的反常气候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从其冲后来为虚风。”《类经》卷二十七注:“冲者,对冲也;后者,言其来之远,远则气盛也。”如十一月属冬令,居北方子位,而刮南风(属火居午位),则子午相冲;二月属春令,居东方卯位,而刮西风(属金居酉位),则卯酉相冲,如是皆为虚风。虚风为时令不正之气,故易伤人为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俞柎(fū 夫)

    【介绍】:见俞跗条。

  • 脉痔

    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:“肛边生裂,痒而复痛出血者,脉痔也。”相当于肛裂。又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六引《集验方》及《医心方》卷七引《龙门方》:“五痔中均有脉痔。”泛指出血性痔。

  • 陈寿田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惠畴条。

  • 杂病心法要诀

    书名。5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39~43)。清·吴谦等撰。本书重点论述内科杂病(包括中风、类中风、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)的证治。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,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,内容比较简要,选方切于实用。

  • 湿肿

    水肿病之一。多因久居湿地或感寒湿,水湿浸渍,不能运行所致。《奇效良方·水肿》:“病水寒不得宣行,成湿肿证,脉来沉迟,色多青白,不烦不渴,小便艰少而涩,大便滑泄。”《证治要诀·肿》:“感湿而肿者,其身虽

  • 本经

    即《神农本草经》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伤力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因持重过度,内伤脏腑气血所致的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伤力嗽,兼有痰涎。用白术、知母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麦冬、贝母、款冬花、花粉。”参见损嗽、咳嗽条。

  • 麻后喉风

    病证名。麻疹后期,突然喉肿,呼吸困难的证候。大都是麻疹后,余毒未尽,肺胃积热,夹毒火上炎所致。症见高热,呼吸困难,吸气时胸骨上窝、肋间隙深陷,上腹内缩,咽喉充血并水肿,面青,唇紫,不能进食。治宜清热通

  • 湿胜阳微

   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。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,能阻滞阳气活动,尤易损伤脾阳,产生面白、胸闷、腹胀、痞满、泄泻,甚则形成水肿等症。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,注意通利小便,不得过用寒凉。《温热论》:“湿邪害人最广,

  • 伏瘟证治实验谈

    书名。蒋树杞撰于1920年。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、症状和诊断,并详论治法。作者有保守思想,对西医抱排斥贬抑的态度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